端午節的由來與典故





    


  以下文章是今天收到的mail內容,介紹端午節的由來與典故,並預祝大家佳節愉快,本人覺得還蠻有意思的,便轉載於此,與各位大大分享。(原版本有可愛的動畫,不知出於何處,未加以註明,敬請見諒)


     農曆五月五日是端午節,和春節、中秋並列為最重要的三個節慶。端午節時值夏季,正是疾病開始流行的季節,因此端午節的由來,可追溯為驅化避惡,以求身心的平安,後來加入愛國詩人屈原的傳說,更增添了端午節的重要性。


  端午節最令人期盼的活動便是划龍舟,台灣各地的主要河川在當天都會舉行盛大的龍舟競賽,選手們隨著隆隆的鼓聲,奮力向前划,在精彩激烈的賽程中,這傳統的習俗得以不斷的延續。


  為了驅除疾厄,端午節時可見住家門口都掛菖蒲和艾草,以及「鍾馗」的畫像,成人飲雄黃酒,並讓小孩身配香包,這些物品據說都有避邪,保平安的作用。而台灣的「打午時水」的風俗,亦即汲取端午節中午的井水,據說有治病的療效,此外,若能在正午時將雞蛋直立起來,表示來年會有好運道。


  端午節最為人熟知的食品便是粽子,這個原本富有紀念意義的食品,在中國人的巧手製作下,已成為具各種變化,且隨時都能嚐到的美食了。


  端午節可說是現存的重要節慶中,歷史最悠久的。由現代的眼光看來,祖先對端午節的看法確有其獨到之處:在這初夏蟲疫滋生之際,以端午節提醒大家做好保健的工作。菖蒲、艾草及雄黃酒固然是傳統避疫保健的方式,現代人應尋求更進步的方式進行保健活動,延續先人的智慧。


  端午節是中國三大重要傳統節慶之一,又稱做端午端陽重五,相傳在戰國時代,屈原「以忠被讒,見疏於懷王,投汨羅江以死」,後人便在 五月五日 繫粽子投江以弔祭他,感懷屈原的忠誠。故事流傳至今,屈原的冤屈似乎已遭世人的遺忘,反而在每年 農曆五月初五 端午佳節時,有賽龍舟、掛艾草、飲雄黃酒、吃粽子等習俗的傳承,而粽子也變成約定俗成的應節食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秀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