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包經循行時間(19點至21點)-晚上七至九點-此時辰最宜調理擅中穴。
心包經主治~心臟不好/血液循環不佳/胸悶、心悸、氣不順、噁心想吐,因心包經主
瀉可壓中指或內關穴消除焦熱。
戌時(19點至21點)護心臟,減壓心舒暢;“心包為心之外膜,附有脈絡,氣血通
行之道。邪不能容,容之心傷。”心包是心的保護組織,又是氣血通道。心包經戌時
最興旺,可清除心臟周圍外邪,使心臟處於完好狀態。此時一定要保持心情舒暢:看
書聽音樂、或做spa、跳舞、耍太極……放鬆心情,釋放壓力。
現代人常會心悸心痛胸悶~從中醫的觀點,大多數肥胖的人,心包經都是阻塞的,
而且這種阻塞的情況通常都在他沒有真正肥胖的時候就出現了,由於心包經的阻塞,
使得經絡中的組織液流動出現了障礙,導致垃圾的堆積,長時間的垃圾堆積最終才
形成了肥胖。
心包經阻塞的人隨著身體氣血越來越低,排不出的脂肪垃圾越來越多,人越來越胖,
尤其上肢更為肥胖,同時心包積液越來越多,掉髮、心悸氣短、膽怯、體虛乏力、失
眠多夢、心律不齊等並發症也越來越重,疏通心包經消除心包積液對減肥及身體健康
十分重要。
以下文張引用於思郿養生館~http://caroline1002.pixnet.net/blog/post/27358939#comments
壇中穴-主喜樂、高興
最近,忙著研究黃帝內經與十二經脈,看到了心包經這一篇....
為什麼我會特別挑這一篇給大家看呢?
因為,我發現現在很多人都有類似的症狀(包含我自己)提供大家看看來保養自己的身體。
心臟的病,首先會表現在心包上,在中醫理心包經的病叫"心澹澹大動"
就是感覺心慌或心臟"撲通撲通"往外跳的時候,叫是心包的病而不是心臟的病!
(心包:在西醫裡沒有這個概念,只有中醫有;
心包是只在心臟外的一層膜,是一種充滿脂肪的油膜體,可以保護心臟不受外邪入侵。)
心包經有個重要的穴位-壇中穴,位於兩乳間。
當人心情特別預悶或生氣的時候,會覺得胸口悶悶得不舒服進而有個拍胸脯的動作--這就叫"搏膺"。
表面上我們拍的是胸脯,但其實是在打壇中穴,因為它主喜樂、高興的一個穴位,
如果這個穴位不通暢,對身體是不利的(心臟病、精神病...的成因)。
敲打心包經解鬱舒壓--
首先用手指掐住腋下裡邊有一條大筋,撥動它;當撥到這條大筋時無名指和小指會發麻就對了!
如果每天睡前撥時來變,可以排除鬱悶和心包積液,對身體非常好;
因為心包積液除掉了,心臟活力就加強了,整個身心的代謝都會加強!
人生每天的兩個重要的十分鐘
1.每天跟自己的身體交流十分鐘(比如撥心包經或閉目養神十分鐘)
2.跟自己生命當中最重要的一個人閒聊十分鐘
希望大家都有個健康的身體與心理(參考黃帝內經養生與十二經脈養生法兩本書)
此文引用於思郿養生館~http://caroline1002.pixnet.net/blog/post/27358939#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