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植物要長的好,必須要有三大要件:陽光、空氣、水;然而頭皮健康-頭髮要能健康成長需仰賴三大要件1.頭皮毛孔要乾淨2.頭皮血液循環要好3.頭皮含氧量要足夠 (下)
3.頭皮含氧量要足夠
臉部肌膚如果出了問題您會怎麼做??答案是:可以做護膚保養!頭皮呢?多數人對護髮的觀念其實都是有所迷思的…!
當頭皮毛囊受損時,既使塗抹再多的護髮產品也沒用,因為細胞根本無法吸收!醫師表示,我們人體的每一個細胞都需要「氧氣」,氧氣如果不足,輕則機能衰退;重則細胞死亡,用腦過度或營養不足都可能使頭皮缺氧,造成毛囊萎縮,最後導致掉髮,再加上不當的吹染整燙、酸雨、化學藥劑殘留、壓力等因素,使得頭皮提早老化等問題。
正確的護髮觀念應是從-養成頭皮養護的習慣開始;大家都知道皮膚會老化,需要保養,可是您知道頭皮老化的速度,竟然是一般肌膚的12倍!醫師說,一旦頭皮老化,就會出現掉髮危機。
我們的頭部所需要的含氧量是身體的3倍,弘光技術學院講師牛爾表示,身體對氧氣的利用是現吸現用,它有助燃的功用,透過血液將氧氣輸送到各細胞,並供給細胞能量,讓細胞開始作用。
除了年齡的因素之外,空氣污染、抽菸、壓力、情緒等都會造成缺氧,缺氧的血液顏色通常較深,所以當皮膚缺氧時,最直接的表現就是臉色不佳,黑眼圈和紫嘴唇讓人看起來氣色很糟,長期累積則會開始鬆弛老化。
另外,頭皮也是皮膚的一部分,同樣也會發生缺氧狀況,頭皮缺氧會造成緊繃,也會影響養分的傳輸,久而久之會造成落髮。生活及工作壓力:長期處於壓力下,頭髮變白及脫髮的現象會加快出現,過度的熬夜、壓力、及緊張的情緒,易導致內分泌失調,影響皮脂腺的分泌與毛髮的吸收度,應常保持輕鬆的心情,才有可能製造出健康的身體狀況與生髮環境。
壓力並不是脫髮或白髮的直接原因,而是誘因,壓力堆積時,就製造出容易引起脫髮或白髮的身體狀況或環境。
皮膚科醫師吳君平指出,造成頭皮病變以致出現掉髮的原因中以頭皮過於油膩居多,很多人長時間頭戴安全帽,又不注意清潔,就很容易出現頭皮病變,另外,若是體質容易因外界壓力影響,也會使得頭皮產生病變而掉髮。
吳君平醫生表示,人體很容易因為不當成分的進入而造成細胞缺氧中毒,而頭皮也會因長期使用過度加工的化學藥劑,再加上清潔不當,而造成毛孔阻塞,導致頭皮慢性中毒,以致讓毛囊無法順利進行新陳代謝,毛囊容易發炎而日漸萎縮老化病變,並進而造成落髮。
皮膚科醫師吳君平表示,我們人體的每一個細胞都需要「氧氣」,氧氣如果不足,輕則機能衰退;重則細胞死亡,用腦過度或營養不足都可能使頭皮缺氧,造成毛囊萎縮,最後導致掉髮,再加上不當的吹染整燙、酸雨、化學藥劑殘留、壓力等因素,就會使得頭皮提早老化…等問題一一浮現,因此正確的護髮觀念應是「護理毛囊」。
緊張-緊張…壓力壓力…..『大腦過於疲於=大腦過勞』血液大量流入血管,相對的頭皮、毛乳頭底部及毛細血管的血液供應就減少久…所以-頭皮是處於缺氧(含氧量不足)的狀態;造成毛囊缺氧、毛球逐漸萎縮、毛髮異常脫落。
進而-我想和大家分享的是飲食.....我認為飲食和掉髮和體質和血液循環及含氧量有著非常密切的關係.
酸性體質是健康、膚質的頭號殺手,全球醫學界證實:飲食營養失衡、生活作息不正常、情緒壓力起伏大、常吃油炸燒肉類海鮮、缺乏運動等現象,導致高達94%以上的現代人都呈現酸性體質。
健康人的血液是呈弱鹼性的,pH值大概是7.35到7.45之間,一般初生嬰兒也都屬弱鹼性體液,當身體處於弱鹼狀態時,體內極為複雜的各種生化作用均可發揮極致,所有廢物的排除也能快速且徹底,不會累積體內。但隨著體外環境污染及不正常的生活、飲食習慣(攝取太多酸性食物-部落格文章曾分享過),導致身體及血液由弱鹼性而轉成偏酸性,使我們的體質逐漸轉為酸性。
酸性體質的生理表現-最明顯是容易流汗、怕熱,肥胖者因循環不好,體內易缺氧,造成酸性物質堆積,太疲勞體內累積過多二氧化碳,或運動後乳酸堆積,會造成血液偏酸性,正常人可以透過肝、腎將酸性物質代謝,而壓力過大會造成免疫力下降,晚上1:00以後不睡覺,人體的代謝作用由內分泌燃燒,用內分泌燃燒產生的毒素會很多,會使體質變酸,通常熬夜的人得慢性疾病的機率比抽煙或喝酒的人都來得高。
所以每天儘量在11:00以前睡覺,不要常熬夜局部組織的酸化毒廢會隨著體液回流靜脈,進入我們身體血液循環,使血液呈酸性,血液黏稠度增加,血液含氧量減少,使人體全身血液體質呈酸性。
認知(知識/常識)不正確 -很多人都認為...頭髮主要成份是蛋白質,食物中的牛奶、魚、牛肉、豬肉以及米、麥、蔬果等都富含蛋白質-----您認為是對的嗎?我們來比較一下.
以鈣的含量為例:每100g 食物中鈣質含量如下:
鐵的含量:每100g 食物中含量如下:
雞肉 |
0.4 mg |
木耳 |
9.3 mg |
吳郭魚 |
0.8 mg |
黃瓜 |
24.7 mg |
豬肉 |
1.5 mg |
芹菜 |
39 mg |
牛肉 |
3.6 mg |
紫菜 |
98 mg |
豌豆 |
5.5 mg |
髮菜 |
105 mg |
香菇 |
9 mg |
|
|
肉類所含鐵質不但遠較植物來得少,且肉類的鐵質只有11%能被人體吸收,植物的鐵質則大部分都能被吸收。
蛋白質的含量:每100g 食物中含量如下:
雞蛋 |
6.5 g |
豌豆 |
23 g |
豬肉 |
14.6 g |
紫菜 |
28 g |
牛肉 |
18.8 g |
杏仁 |
31 g |
吳郭魚 |
20 g |
黃豆 |
36 g |
雞肉 |
21 g |
豆皮 |
51 g |
髮菜 |
21 g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