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心中的壓力皮膚可以感受的到!
最近在門診中遇到幾位敏感性膚質、酒糟及自認有落髮現象的案例
仔細探究後發現很多皮膚及頭髮的狀況
可能是跟長期心裏的壓力無法紓解有很大的關係
也就是說心裏的壓力會造成皮膚問題的惡性循環
像是敏感性肌膚或是酒糟(玫瑰斑)的患者
其微血管很容易因為內在或外在的因素
而擴張造成臉部變紅變熱變腫不舒服
而皮膚長期反覆的不適症狀難免會造成心理上的壓力
這時候如果用錯藥品或保養品反而越弄越糟或久治不癒時
其心理內在的壓力值就會越來越大越來越難以承受
當壓力值過大無法紓解時很容易造成自律神經失調的情形
而這情形會造成微血管呈現更不穩定的狀況
而讓臨床相關症狀雪上加霜更加難以控制
落髮也是一樣
當患者過度在意落髮的情形
也會造成心理壓力值上升
壓力值一上升就很容易造成更多的掉髮
或更容易鑽牛角尖去注意落髮的問題
結果原本可能只是輕微可逆的正常性落髮
最後卻變成嚴重不可逆的病態性落髮
近年來發現很多皮膚的問題跟心理狀態有很大的相關性
像是濕疹、青春痘、出油狀況、蕁麻疹、敏感性膚質、
酒糟、脂漏性皮膚炎、乾癬、落髮…等等很多的疾病
都發現其嚴重度跟心理狀態是有關的
中醫內科學說「心其華在面、腎其華在髮」
所以可瞭解說很多身體內在的狀況會影響到皮膚的狀態
如果可以探索這背後神經皮膚學、精神皮膚學或生物回饋學的奧秘
或許以後很多皮膚病的治療會有全新的方法
或許有些皮膚病因此可以不需藉助藥物就可以改善緩解
這實在是蠻令人期待的新領域及新方向
目前也有些保養品訴求舒緩肌膚壓力及調節周邊神經狀態的功能
常常也跟樂活..有機..自然及精油扯上關係
但實際上能發揮多少效果最後還是要經由研究才知道
目前大多還是停留在概念上的意境
皮膚/頭髮/指甲-顯示壓力指數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21日14:15 世界新聞報
據《印度時報》11月11日報導,美國科學家們最近研究發現,一個人是否承受著壓力,可以通過其指甲、頭髮以及皮膚觀察到。
承受壓力的人在身體或者心理上會有些異樣。研究者發現,壓力能導致諸如痤瘡、指甲易碎甚至掉發等疾病。
當人們感覺到壓力時,身體的應激激素水準就會上升。反過來,它會引起油性的增加,從而導致油性皮膚、痤瘡以及其他相關的皮膚問題。“壓力使皮膚病惡化以及引發一些意想不到的疾病,從而給病人增加壓力。”邁阿密大學醫藥學院的研究者梅約羅說。
梅約羅和同伴的研究物件是27個醫藥、牙科和藥劑學的學生。研究者在研究物件的前臂上粘上透明膠紙,然後重複剝離,以比較高壓力期和低壓力期(比如寒假歸來)如何影響皮膚的反應。他們發現,人在高壓力環境下,皮膚從剝離膠帶中恢復過來的時間比低壓力期要長。
“它提示了皮膚科醫生多年來就知道的東西:心理緊張會影響皮膚正常功能。”梅約羅說,“這個實驗中的研究物件沒有任何皮膚問題,但我懷疑有皮膚病的人對這個實驗的反應會更明顯。”(文/劉建華)
美國科學家們最近研究發現,一個人是否承受著壓力,可以通過其指甲、頭發以及皮膚觀察到。承受壓力的人在身體或者心理上會有些異樣。研究者發現,壓力能導致諸如痤瘡、指甲易碎甚至掉發等疾病。當人們感覺到壓力時,身體的應激激素水平就會上升。反過來,它會引起油性的增加,從而導致油性皮膚、痤瘡以及其他相關的皮膚問題。“壓力使皮膚病惡化以及引發一些意想不到的疾病,從而給病人增加壓力。”邁阿密大學醫藥學院的研究者梅約羅說。 (《世界新聞報》)
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health/2007-12/08/content_7218094.htm
壓力與乾癬
【蔡呈芳 醫師】
許多乾癬患者都覺得壓力會引起乾癬惡化,但原因不明。
最近根據土耳其研究人員在J Dermatol Sci 2004, 35:162-164的發表,發現在偶發性乾癬患者,第二型的乙種交感神經受體較易出現Arg 16G ly的變異。該學者解釋理論上壓力會引起腎上腺素增加,而腎上腺素在正常人可以抑制表皮的增生,所以理論上應該對乾癬有幫助。
但是第二型的乙種交感神經受體的Arg 16G ly變異型,卻反而會使皮膚對腎上腺素的反應下降。因此推測長期處於緊張狀態下,卻又有Arg 16G ly的變異,可能會誘發乾癬。
http://www.uho.com.tw/beauty.asp?aid=3282
壓力大,皮膚問題自然多~
文/實和聯合診所皮膚科主任 彭于賓 醫師
股票難解套、景氣不見好轉;失業、裁員問題已讓不少上班族吃不消,掉頭髮、嘴角破、口腔炎、長痘痘、濕疹、發紅斑病人,近來跟著大環境轉差,紛紛到皮膚科門診報到。
經濟不景氣,讓人壓力湧現,近來門診病人抱怨的皮膚症狀,不少人即是和壓力有關。例如俗稱鬼剃頭的「圓禿」、發作時令人奇癢難耐的「苔癬化濕疹」、俗稱壓力痘的「痘痘」、好發於嘴角、生殖器官的「皰疹」、造成唇顎、舌頭破裂的口腔炎,以及讓頭皮、法令、額頭等部位出現紅色落屑性紅斑的「脂漏性皮膚炎」等。這些和壓力相關的皮膚症狀,多半在壓力減除之後即可獲得改善,但仍不少病人困擾於症狀帶來的不便、不舒服、甚至不美觀而來求助,雖然病人壓力未除,但經由藥物協助,症狀多可獲得控制甚至治癒。
此外,不少病人對皮膚呈現的不適承受有限,經常去抓發癢部位,造成患部嚴重潰爛、感染,得不償失。壓力導致皮膚抗議的情形最常見的就是特定部位發癢。不少女性壓力一大就老抓脖子,而且搔癢部位的皮膚會比較粗糙;還有些人一有壓力就搓手、或是在膝蓋、下背部出現癢症…,這類病人就是典型的苔癬化濕疹病人。病人壓力大就抓癢、抓了就破皮,破了皮後引發的感染問題,極易釀成大禍。建議民眾,一旦反覆發生上述情形,最好儘速找皮膚科專科醫師診治,以免造成延誤。
還有一種近來常見的抱怨就是大量掉髮,嚴重者會掉到一個部位完全禿髮的地步;這些患者有人是洗頭時發現頭髮掉得厲害,還有人是一覺醒來驚見竟有一塊頭髮不見了……,諸如此類多半都是和壓力有關的圓禿問題。這類病人多半既不癢也不痛,直到發現頂上出現一個圓形或是橢圓形禿髮時才驚覺事態嚴重。一般而言,如果純屬壓力導致,病人不再憂心、煩惱或是熬夜等不當作息,多半可在半年內會再長出頭髮,但部份屬於自體免疫問題,或是甲狀腺疾病、癌末病人,則得經由醫師仔細找出病因才能獲得改善。
至於嘴角破、舌頭破、臉部長出屑狀紅斑、青春痘等問題,除了透過藥物及減壓可獲改善外,避免熬夜、失眠、喝酒、吃辛辣食物,儘量心平氣和,都有助病情惡化。尤其像藏在神經叢裡的泡疹病毒,只要病人免疫不好、壓力一大,隨時就會再冒了出來,防不勝防。
生理回饋是什麼?
生理回饋是教人們透過觀察由自己的身體產生的信號,改進他們的健康和表現方式的一個學習過程。它經由研究和臨床的實施而得到科學的基礎和證實。 “biofeedback“這個新詞用來描述實驗室已訓練過的研究主題過程,用 來改變腦部活動,血壓,肌肉壓力,心率和其他非自主性的生理的反應。生理回饋幫助身體的變化通常伴隨著感覺的鬆弛,改善發動控制與經常性身體機能不正常和/或情感症狀的舒緩。生理回饋屬於非入侵性的治療。臨床使用時,治療者會在身體上放置偵測器或電極,而這些偵測器將會提供回饋的數據變化。通常顯示於計量或者電腦上,方便病人觀看。例如,從肌肉擷取的訊號,一般稱此為肌電感應 ( EMG )裝置。它將信號轉換成人能夠探查的一種形式,如一個閃光或者蜂鳴聲, 每當肌肉變得更緊張便會產生。如果一個人想要使緊張肌肉放鬆, 他必須盡量慢下來或者除去閃光或者蜂鳴聲。人們學習連結從肌肉實際釋放的壓力感覺並發展成像一種新的、緊張的保持肌肉健康習慣是長期必需的。在處理以後,個人便能隨意重複這個回應,即使當時並沒有使用任何偵測器。
透過這些方法的生物功能偵測是皮膚溫度(Temp), 心率(心電圖 , BVP、EKG ) ,汗腺活動 (皮膚電流反應 ,皮膚狀況SC ) ,呼吸RESP,和腦波的活動 ( 腦電波EEG ) 。臨床醫師依靠電子生理回饋系統就如同你們依靠溫度計一樣。 他們的系統能夠偵查到人內部功能的靈敏性和精確度,勝過單以人為主的診測。經由這個訊號, 病人能夠學習精細微妙的變化, 針對那些最初他們不可能有意識的感知。這個訊息是有價值的, 因為病人與治療學家都能夠用它來量規和指導過程的進步。 研究顯示我們能超乎想像地控制身體無意識的功能呈現,超過我們所認為的可能。 研究者證明許多個人能夠藉由“feedback”提供的資訊,改變他們的非本意回應,無論是在視覺上或者視聽覺上,一切關於在他們身體繼續運作的感覺。 結果, 生理回饋便可以訓練個人培養出一個更健康的總體生活,無論他是否正處於醫療狀況中。
http://www.bioland.com.tw/biofeedback.htm
《健檢e櫥》可怕的健康殺手:莫忽視自律神經失調症!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