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認識酸性、鹼性食物種類
酸性體質是健康、膚質的頭號殺手,全球醫學界證實:飲食營養失衡、生活作息不正常、情緒壓力起伏大、常吃油炸燒肉類海鮮、缺乏運動等現象,導致高達94%以上的現代人都呈現酸性體質。
健康人的血液是呈弱鹼性的,pH值大概是7.35到7.45之間,一般初生嬰兒也都屬弱鹼性體液,當身體處於弱鹼狀態時,體內極為複雜的各種生化作用均可發揮極致,所有廢物的排除也能快速且徹底,不會累積體內。
但隨著體外環境污染及不正常的生活、飲食習慣(攝取太多酸性食物),導致身體及血液由弱鹼性而轉成偏酸性,使我們的體質逐漸轉為酸性。據一項都市人群健康調查發現,在生活水準較高的大都市裡,80%以上的人其體液pH值經常處於較低的一端,使身體呈現不健康的酸性體質。此時體內參與血液淨化的器官如肝臟、心臟血管、腎臟、脾臟、胰臟,他們就會逐漸加重工作負擔,久而久之,終於導致衰竭而衍生各種嚴重疾病。
偏向酸性的體質,成為提供各種疾病的溫床~可由輕微至嚴重,由可痊癒發展 成絕症,譬如呼吸系統的鼻炎、過敏性氣喘、肺氣腫乃至呼吸衰竭;慢性活動性肝炎、肝硬化 而轉成肝癌;輕微蛋白尿、慢性腎炎而釀成尿毒症;高血脂、肥胖、糖尿病、高血壓、心肌梗塞併發腦中風;貧血、白血球功能失調、不明熱、感染而演成淋巴瘤、血癌等。
其實無窮無盡的疾病,論及其治療之根本理念──恢復生命體的本來面目── 弱鹼性,藉著盡量減少酸性食物的攝取,增加鹼性食物的質與量,令生命體回歸到弱鹼性狀態 ,一切問題自然迎刃而解。西方醫學之父希柏克瑞特先生,有句名言:「你的食物就是你的藥方,你的藥方就是你的食物。」基於維繫弱鹼性的正常生理功能,千萬莫使鹼性食物的質量少於酸性食物,換言之, 減少酸性食物的攝取乃健康之道。
何謂酸性食物?鹼性食物?
酸鹼性食物的區分,大家可能都犯了錯誤觀念,以為靠舌頭品嚐,以味覺來判定,是酸味 或澀味;或有取石蕊試紙,按理化特性,看其顏色之改變或變藍為鹼性,變紅為酸性;或以平日飲食之經驗來區分,如檸檬、醋、橘子‥‥屬酸性,但某些書本卻說檸檬、橘子、蘋果為鹼性食物。或以訛傳訛,或自相矛盾,眾說紛紜。其實食物的酸鹼性,決定於食物中所含礦物質的種類及含量多寡比率而定。
大部份動物性食物,屬酸性食物。如魚、肉、貝類,含有豐富蛋白質,蛋白質中磷、硫 濃度高故。大多數穀類、部份堅果類、屬於酸性食物,其為人類能量來源。
鹼性食物包括多數蔬菜類、水果類、海藻類。換言之,低熱量的植物性食物,幾乎都是鹼性食品。
酸鹼食物的取捨
自我檢視,如果平日有消化不良或健康狀況不佳之情況,應避免以下的酸性食物:
肉類、魚類、蛋類傷害人體最為嚴重。
所有澱粉類和穀類,尤其是經過精製的澱粉類(如白米、白麵包、白麵條、白饅頭、餅干、三合一沖泡式精磨餐包等)/調味料、泡菜/ 蔥、蒜、菇、蕈類 /部份豆類及堅果類,尤其花生、碗豆、扁豆所有油類及奶油,油膩及油炸、油煎食物。
所有甜食,尤其是白糖、精糖、精鹽所製成者,果醬、果凍、糖漿、糖果、冰淇淋、飲料(飲料極度酸性,且很快侵蝕牙齒)、巧克力、罐頭水果等。
穀類可藉適當烹調及處理,減少其酸性程度。譬如麵包倘使經過烤箱,稍微烘烤,其中澱粉會轉變成果糖(fructose)或水果糖(fruit sugar)他們轉成這種型態時,就猶如水果中的糖份,成為極易消化的碳水化合物。
其次,烘烤的麵包,具有鹼性 食物的特性,較未處理的白麵包,營養價值增加許多。又譬如國人喜食白米,如果在食用前,能浸泡水中三十秒鐘,許多含酸性的澱粉可以洗滌掉,如此對身體傷害亦可稍微減少。
相對地,許多全穀類(糙米、糙米粉、黑麵包、小麥胚芽等),與加工、精製的穀類比較,其酸度明顯減低,因此大家應儘可能改用全穀類,取代白米、白麵 。
飲食中應當增加的鹼性食物:
蔬菜類:幾乎所有蔬菜,尤其是綠葉蔬菜,亦可煮成菜湯。芽菜是最好的體內清潔劑,且含有豐富的維他命及礦物質。所有豆類中,大豆是鹼性最高的,也是治療過度酸性體質時,極佳的選擇。
水果及鮮果汁:水果乃是食物中最容易消化的,因為水果本身組成就非常單純,人們不須再耗費很多能量去消化。因此營養學上,常稱「水果」為「最佳的鹼性食物」, 也是「最好的體內清潔劑」,誠為「最天然的藥品」。
英國的衛生健康部門就提出:果汁對解除過度緊張、分解毒素,淨化身體,心臟血管疾病、肥胖、風濕、高血壓等 ,具有功效。如果每日能喝到一000-一五0 0cc,就能得到很好的療效。
舉例說明水果的優越性:
木瓜──含有一種特殊酵素(papain),為消化之功臣,在美國昂貴的消化藥片乃 由木瓜製成的。
蘋果──含豐富鉀離子,能中和口腔內毒素,為極好牙齒及牙齦清潔劑,蘋果宜細細在口中咀嚼,對於預防牙週病有效果。
無花果──含有一種特殊酵素(ficin),能夠溶解血液中的毒素,亦含有Serotonin ,可增強腦力、體力及智力。古代歐洲學者及中東修行者,當進行數日斷食時,僅靠無花果及喝水,亦可得到卓越的智力。
鳳梨──含有bromelin(溴)可以幫忙胰臟清除及分解蛋白質、脂肪。
蕃茄──高度鹼性,很好的酸性中和劑,可改善酸性體質。
香蕉──含有大量鉀,對神經有益。尤其因缺鉀導致情緒低落、鬱悶時,香蕉有助益。
椰子──含鹼性非常高的食物,任何因為身體過度酸化而導致之疾病,均可藉椰子汁或椰奶,得以改善。
檸檬──具有高度鹼性,檸檬汁向為人們所熟悉,每天經常喝檸檬汁,可以治療各種不平衡症候。
橘子──具有高度清潔性,且含有大量維生素C。
由於攝食偏差所導致酸性體質的不平衡現象,或尚未形成嚴重疾病,或己形成重病,均可藉著對酸鹼性食物的認識,自我檢討,矯正偏差,藉著適當選擇及調配,假以時日,必得立竿見影 之實際功效,恢復本有的健康,因為屆時我們的血液又重建──弱鹼性平衡。
┌──身體健康-弱鹼性。
├──酸性食物含磷、氯、硫-魚肉蛋乳類、甜食、油脂-應捨。
├──鹼食物含鈣、鉀、鈉、鎂、鐵-蔬菜、水果、豆類、海藻-應取。
└──身體偏酸,攝食偏差,衍生諸病。
食品的酸、鹼性度表 | |||||||
酸性食品 | 鹼性食品 | ||||||
食品 | 酸度 | 食品 | 酸度 | 食品 | 鹼度 | 食品 | 鹼度 |
乳製品、雞蛋 |
| 醬油 | 0 | 乳.雞蛋 |
| 洋蔥 | 1.7 |
蛋黃 | 19.2 | 蔬菜類 |
| 蛋白 | 3.2 | 薇 | 1.6 |
乳酪 | 4.3 | 慈菇 | 1.7 | 人乳 | 0.5 | 菇類 |
|
魚貝類 |
| 白蘆荀 | 0.1 | 牛乳 | 0.2 | 香菇 | 17.5 |
鏗魚片 | 37.1 | 海藻類 |
| 豆.豆製品 |
| 松茸 | 6.4 |
鯛魚卵 | 29.8 | 紫菜(乾燥) | 5.3 | 扁豆 | 1.8 | 玉蕈 | 3.7 |
魷魚 | 29.6 | 穀物 |
| 大豆 | 10.2 | 海藻類 |
|
小魚干 | 24.0 | 米糠 | 85.2 | 紅豆 | 7.3 | 裙帶菜 | 260.8 |
鮪魚 | 15.3 | 麥糠 | 36.4 | 豌豆夾 | 1.1 | 海帶 | 40.0 |
章魚 | 12.8 | 燕麥 | 17.8 | 豆腐 | 0.1 | 醬菜 |
|
鯉魚 | 8.8 | 胚芽米 | 15.5 | 蔬菜 |
| 黃蘿葡 | 5.0 |
鯛 | 8.6 | 碎麥 | 9.9 | 蒟蒻粉 | 56.2 | 什錦醬菜 | 1.3 |
牡犡 | 8.0 | 蕎麥粉 | 7.7 | 紅薑 | 21.1 | (福神菜) |
|
生鮭魚 | 7.9 | 白米 | 4.3 | 菠菜 | 15.6 | 水果類 |
|
鰻 | 7.5 | 大麥 | 3.5 | 撮菜 | 10.6 | 香蕉 | 8.8 |
蛤蜊 | 7.5 | 麵粉 | 3.0 | 芋 | 7.7 | 栗子 | 8.3 |
干貝 | 6.6 | 麩 | 3.0 | 萵苣 | 7.2 | 草莓 | 5.6 |
魚卵 | 5.4 | 麵包 | 0.6 | 紅蘿蔔 | 6.4 | 橘子 | 3.6 |
泥鰍 | 5.3 | 嗜好品 |
| 小松菜 | 6.4 | 蘋果 | 3.4 |
鮑魚 | 3.6 | 酒糟 | 12.1 | 京菜 | 6.2 | 柿 | 2.7 |
蝦 | 3.2 | 啤酒 | 1.1 | 百合 | 6.2 | 梨 | 2.6 |
肉類 |
| 清酒 | 0.5 | 三葉菜 | 5.8 | 葡萄 | 2.3 |
雞肉 | 10.4 | 油脂 |
| 馬鈴薯 | 5.4 | 西瓜 | 2.1 |
馬肉 | 6.6 | 奶油 | 0.4 | 牛蒡 | 5.1 | 嗜好品 |
|
豬肉 | 6.2 | 落花生 | 5.4 | 高麗菜 | 4.9 | 葡萄酒 | 2.4 |
牛肉 | 5.0 | 蠶豆 | 4.4 | 蘿蔔 | 4.6 | 咖啡 | 1.9 |
雞肉湯 | 0.6 | 豌豆 | 2.5 | 南瓜 | 4.4 | 茶 | 1.6 |
豆類 |
| 略炸豆腐 | 0.2 | 竹荀 | 4.3 | 茄子 | 1.9 |
油炸豆腐 | 0.5 | 味噌 | 0 | 地瓜 | 4.3 | 大黃瓜 | 2.2 |
|
|
|
| 蕪 | 4.2 | 蓮藕 | 3.8 |
|
|
|
| 小芋 | 4.1 |
|
|
註:摘自西崎 弘太郎 博士的測定報告。從一百公克的食品得到的灰分,用一規定的酸或鹼中和 ,而所用的酸或鹼C、C就稱為該食品的鹼度或酸度。 |
如何調整酸性體質
若想擁有一個窈窕的體質,適度的運動和良好的飲食是不可缺少的,所以平時要多做有氧運動,勤鍛煉,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和樂觀、開朗、積極的心態。當然,最有效的方法還是從改善自己的飲食習慣入手~只要是肥胖的人,幾乎都與酸性體質脫不了關係,簡單地說,就是通過多吃鹼性食物、少吃酸性食物能直接糾正酸性內環境。
每天酸鹼食物攝取比例:1:4
酸性食物20% 鹼性食物80%